姜堰:爭先進位,為全省兩個率先多作貢獻 |
發布時間:2011/12/21 |
沈高及周邊幾個村的路燈都裝上了,再也不用摸黑走路了。” “每個村組都建起垃圾箱,改廁全部完成,村莊環境大有改善。” 12月7日上午,姜堰市沈高鎮沈高村村民又一次在村里見到前來“微服私訪”的省委書記羅志軍,他們欣喜地圍上前來,爭著報告村莊的新變化。 姜堰市委書記王仁政表示,“羅書記要求我們把貫徹落實省黨代會精神的過程,變成不斷為群眾謀利益、謀幸福的過程。姜堰市緊緊圍繞爭先進位不放松,以轉變發展方式應對挑戰再造優勢,爭做泰州全面協調發展的示范區,努力為全省‘兩個率先’多作貢獻。” 打造產業轉型升級新載體 11月18日,省經信委公布了我省第一批承接產業轉移特色園區,姜堰市雙登科工園名列其中。 11月20日,姜堰市成功引進世界500強奧地利施華洛世奇公司旗下企業與本市邦富萊公司合作,計劃投資1億美元組建泰利萊中國磨具磨料生產制造基地,建成后年可形成納稅銷售50億元。 最近一個時期,姜堰市在優化經濟質態上動作頻頻,著力打造產業轉型升級的新載體。省級姜堰開發區加快推進智能電網產業規劃和項目招引,今后這里將建成省級智能電網產業基地。該市還鼓勵骨干企業與國內外大企業實行嫁接,實現技術、裝備和產品的全面提升。一拖(姜堰)動力機械公司今年新啟動的10萬臺輕型先進柴油機技改項目總投資3.9億元,全部建成后將在姜堰形成高、中、低端柴油機兼顧的產品格局。 姜堰市市長鄒祥鳳告訴記者,產業經濟實力不強,特色不明顯,一直是姜堰經濟的短板。該市突出結構調整,優化載體建設,全力打造智能電網和裝備制造兩大特色產業基地,力爭形成千億級產業規模和百億級企業群。今年以來,全市已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0個,其中10億元以上大項目8個;在建億元以上項目35個,其中10億元以上大項目11個。 爭當生態名城建設領頭羊 11月24日,姜堰市溱潼古鎮景區被正式批準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成為該市繼溱湖國家濕地公園之后的又一國家4A級景區。 12月5日,姜堰市被衛生部正式命名為2009-2011年度國家衛生城市,成為泰州率先創成國家衛生城市的縣級市。 “把姜堰建成利于興業、宜于人居、便于旅游的生態城市,爭當泰州生態名城建設的領頭羊,這是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王仁政說。姜堰這幾年一直在尋找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的****結合點,近年來投入1.8億元實施濕地恢復工程,現已恢復濕地近萬畝。如今溱湖濕地公園不僅為中外游客提供了一個可與杭州西溪媲美的休閑勝地,更帶動了交通、餐飲、農副產品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了經濟與環境的協調與可持續發展。 自去年以來,姜堰市編制完成了《生態市建設規劃綱要》,計劃投入39億元,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國家生態市創建。一年多來,全市加速實施城鄉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區域供水、綠化造林等工程,今年已新增20萬人飲用長江水。到目前,溱潼創成國家生態鎮,姜堰、婁莊2個鎮創國家生態鎮通過省級驗收,該市力爭到2012年底達到國家生態市創建標準。 構建共享民生幸福新家園 “現在,‘科學發展向上攀登、聯系群眾向下扎根’的口號正在全省各級干部中叫響,就是我們在沈高調研時首先提出來的。”羅志軍書記7日對沈高村民說的這段話,讓姜堰人備感親切。羅書記還囑咐當地干部,要把加快經濟發展與保障改善民生統一起來,使推進全面小康和基本現代化的過程成為不斷增進民生幸福的過程。 省委領導的諄諄囑托,正在化作姜堰各級干部的實際行動。該市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和各鎮區主要負責人紛紛深入到一些經濟薄弱、矛盾集中的村莊開展駐村住戶調研,先后解決各類難題260多件,調處矛盾糾紛170多起,辦實事150多件。從2009年起,姜堰市啟動經濟薄弱鎮主要經濟指標三年倍增計劃,今年起又組織機關部門掛鉤幫扶經濟薄弱村,預計今年內所有經濟薄弱鎮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可超過8000元的全面小康指標,各鎮財政收入均超4000萬元,經濟薄弱村集體收入超過10萬元。該市還全面落實城鄉居民收入6年倍增的各項措施,建立廣覆蓋的終身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住房保障、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增強廣大市民的幸福感和社會滿意度。 (顧介鑄 黃立群 劉永彬 ) |